面團在經過機器攪打之后,由于機械力作用,使面團處于緊張和不連續狀態。主要表現為面團水分分布不均勻、面筋形成不充分,面團的均一化程度不夠。
這就需要對面團進行靜置熟化處理,在特殊條件下對面團進行熟化,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面團內部張力,改善面團結構,提高其可塑性[29],現階段在制面工藝中熟化的主要方法有間歇式和連續式兩種。
第一種是將面團先經過初步壓延形成面片,然后將面片卷成面筒,放在醒發間進行醒發,待生產加工時,將面片取出。第二種方法是一般在壓延機前設置熟化箱,熟化箱中經初壓成型的厚面帶(一般厚度在2 cm左右)以“S”型分布,并以極緩慢的速度通過醒發箱(停留時間一般在20 min左右),通過這樣的工藝處理后面片經過初步均一化,在進入壓延工藝時,可塑性程度已經有了較大改善。
壓延階段是面筋網絡進一步形成和充分延展、交織的重要階段。傳統的壓延方式只是以一個方向對面片進行壓延,這樣在面片中形成的面筋網類型比較單一,面片的牢固程度和強度較為欠缺,在這一工藝上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
現階段,對于面片壓延的工藝也逐步在改善,具體有45°角折疊和變換壓延方向的方式在面制品加工工藝中采用的比較廣泛,這種處理方式有助于提升面帶的橫向和縱向拉斷力,對于面片韌性的提升也有促進作用,進一步使面條制品有較好的蒸煮品質及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