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期間,國內消費實現了進一步的恢復,餐飲業迎來強勢復蘇,多地餐飲行業迎來消費高峰。據商務部數據,今年五一假期,餐飲休閑消費持續火熱,重點餐飲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57.9%。文旅、餐飲帶動起消費爆紅。
新消費時代背景下,人們越來越追求高品質、差異化食品,作為中國人餐桌上的“主力”,面條類主食也必將是首當其沖的消費品類,在未來鮮濕面、半干面等產品會依然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新餐飲時代的來臨將會為面條產品發展帶來哪些新機遇?面條產業發展還會面臨哪些挑戰?智能化裝備如何更好助力產業發展?帶著這些課題,5月13日,青島海科佳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邀請江南大學朱科學教授做客,并與技術研發、市場營銷、面制品實驗室等相關人員展開培訓交流,就目前在鮮面、半干面、冷凍面產業發展及裝備需求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朱科學教授認為:“消費者從蒸煮特性、口感風味、食品安全、質構特性、冷藏儲運等幾個方面為餐飲經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條實現創新不僅要從工藝和技術上尋求突破,同樣需要依靠現代化機械裝備實現工藝精準化控制、標準化生產,對于食品裝備制造企業來說,將更多智能化元素、先進制面工藝融合到機械設備中,助力食品企業實現消費者口感上的幸福,這是食品機械裝備企業共同的目標,也是海科佳使命,是拼搏在食品機械行業的精神支柱。
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在我國同類學科中創建最早、基礎最好、覆蓋面最廣,2007年被遴選為食品領域唯一的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現擁有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多個國家級平臺,累計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19項。朱科學教授團隊多年以來積極與面制品企業建立緊密產學研合作關系,積極嘗試企業服務相關課題,走訪一線交流、實踐,從面制品加工工藝和設備聚焦研究領域和方向,取得豐碩成果。截止到2022年7月,朱教授研究團隊已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論文140余篇,申請發明專利60余項,授權40項,已轉讓企業10余項。主持制定了《生濕面制品》、《低菌小麥粉》、《生濕面制品專用小麥粉》等5項中國糧油學會團體標準,為食品行業的發展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一直以來,海科佳從消費者需求角度去研發“工藝型裝備”,認為“好裝備實現好工藝,好工藝生產好面條”,努力為食品制造企業提供高品質裝備。以鮮濕面生產線中的“片絮復合工藝”為例,在生產鮮面的過程中,把面絮和面帶進行了三次復合,讓面條的切面密度從外到內依次減少,讓面條在煮面過程中可以內外同步煮熟,面條口感也更加爽滑勁道。手延面生產線中應用的“漸縮壓延技術”,把傳統手工制面工藝融合到智能裝備中,實現了手延面的規模化生產。此兩項工藝創新技術也在2022年經評審委員會鑒定,認定其達到“國際先進”、“國際領先”水平。手延面生產線也在2022年9月中國方便食品大會上獲得“優秀創新產品”。
與江南大學朱科學教授的交流討論活動也是海科佳在產學研方面促進食品裝備研發創新的一個縮影。發展至今,海科佳先后與青島農業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基于目前擁有的國家級面制品實驗室、五個獨立研發室,建設了一支把握方向、解決問題、深耕科研、善于合作的科技創新力量,推進高水平成果轉化。